深圳【切换】

B北京

S深圳

S上海

咨询热线:13246766485
文书下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书下载 > 婚姻普法> 协议离婚还可以起诉吗?
婚姻知识

协议离婚还可以起诉吗?

发布时间:2025/10/31 作者:家理律师事务所

  在中国,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就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一致,并向民政部门申请离婚登记的一种方式。然而,即使达成了离婚协议并完成了离婚登记,有时仍可能出现一方或双方对协议内容不满意或认为对方未履行协议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协议离婚之后还可以起诉吗?

  实务要点

  财产分割问题 如果一方发现另一方在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或者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可以在发现之日起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此类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子女抚养权和抚养费问题 若离婚后情况发生变化,例如抚养孩子的一方无力继续抚养孩子,或不直接抚养方认为抚养方不适合继续抚养孩子,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抚养权。如果非直接抚养方未按约定支付抚养费,另一方也可以孩子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抚养费。

  损害赔偿问题 在协议离婚时,若无过错方未提出损害赔偿请求,而在离婚后发现对方存在重婚、与他人同居等重大过错行为,可以在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后的三年内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诉讼。

  风险提示

  证据不足的风险:无论是针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还是损害赔偿的诉讼,都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证据不足可能导致诉讼失败。

  诉讼时效风险:对于上述各种类型的诉讼,都有明确的诉讼时效限制。超过时效期限再行起诉,可能会导致法院不予受理或驳回诉讼请求。

  延伸解析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第1087条至第1092条规定了离婚时财产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对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所采取的法律措施。此外,对于子女抚养问题,《民法典》第1084条明确规定了以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来确定抚养权归属。

  综上所述,尽管协议离婚意味着双方已经就主要事项达成了共识并依法解除了婚姻关系,但在特定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诉讼解决后续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要准确识别自身权益受损的具体情况,并及时收集相关证据,以便在法定时效内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此过程中,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精彩推荐